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7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643篇
电工技术   1216篇
综合类   436篇
化学工业   102篇
金属工艺   90篇
机械仪表   330篇
建筑科学   190篇
矿业工程   134篇
能源动力   106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38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武器工业   141篇
无线电   3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0篇
冶金工业   82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153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穿越流塑性差、渗透系数大的砂土地层时容易对隧道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导致地表沉降不易控制和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发生改变。针对地铁盾构隧道穿越砂土地层引起的地层扰动,采用一种能完全反映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全过程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以城市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采用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原型,研制 800 mm土压平衡式模型盾构机,该机主要包括推进机构、掘削机构和出土机构,能实现盾构始发、刀盘切削、螺旋出土、管片拼装等主要功能,以此开展砂土地层中盾构施工的室内掘进试验。试验过程中对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沉降及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进行量测,分析地层沉降形态和衬砌结构上土压力的分布形态,同时将试验结果同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及现场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性状和盾尾注浆对地层沉降具有重要影响,地层损失是地层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未注浆情况下盾尾脱环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占总沉降值的60%以上,且由于未注浆而增大的地表沉降所占比例为20%~30%,沉降时程曲线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i与现场测试数据具有一致性。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类似于上下端为长半轴、左右端为短半轴的椭圆形,数值上试验实测值较理论计算值要小。  相似文献   
72.
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机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机制是研究动载冲击地压机制的基础问题,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杆对该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发现煤在动静加载下有其不同于均质致密岩石的独特的破坏特性。然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对动静加载煤的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较多裂隙的存在是导致独特破坏特性的主要原因。破坏模式以裂隙脆性扩展为主;动载的作用主要是使裂隙扩展,进而发生破坏;而静载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原生裂隙的数量和裂隙尖端的蓄能。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对动静加载下煤的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得出动静加载下煤具有临界静载和最优动载;并将动静载荷下煤的强度作为动载抵抗指数,用来反映抵抗动载能力的强弱;将碎片的分维值作为动载冲击能量指数,用来衡量动载冲击破坏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工程岩体循环扰动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水平与幅值的大理岩单轴循环扰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应力水平是循环扰动下大理岩破坏的主要因素,幅值是次要因素。应力水平刚达到扩容应力时,即使循环幅值很大,大理岩也不会破坏,当应力水平远高于扩容应力且循环幅值很大时,破坏十分迅速;(2)相对于不可逆变形,动态刚度更能体现变形曲线“疏—密—疏”的三阶段特征。可采用动态刚度衰减率的正负值作为破坏前兆特征,在变形稳定阶段预判岩石是否会发生破坏;(3)对于破坏岩样,基于动态刚度表征的损伤变量与不可逆变形总趋势相似。“双高”模式与Ⅰ型曲线一致,其余模式与Ⅱ型曲线一致。  相似文献   
74.
电磁辐射骚扰是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影响产品的研发成本,同时也影响产品的上市时间.分析了非屏蔽外壳设计的某终端产品T500在辐射发射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摩托车无线电骚扰的研究现状及其检测方法,并从理论上对无线电骚扰的产生、传播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提出了降低摩托车无线电骚扰的措施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6.
通过实际的两个测试案例,分析讨论了在运用GB 18655-2002对车载零部件进行发射测试时,选用适当的骚扰限值的方法.认为以标准中的辐射/传导骚扰的符合性判断流程图为主,宽带骚扰举例及窄带骚扰源的定义为辅,综合考虑,才能选择出适当的骚扰限值,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7.
对家用电器在500 kHz频率点的端子骚扰电压测量中,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78.
车载光电侦察平台视轴稳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电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改进型速度稳定回路。首先,分析了平台视轴稳定回路的数学模型并引入电流环对其进行了化简,通过伺服控制系统中扰动作用原理,引入扰动总和的思想。然后,设计含有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器,对扰动总和实时观测并进行线性化前馈补偿。最后,以某型车载光电平台为控制对象,进行了PI控制器与自抗扰控制器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抗扰控制器伺服控制系统相比PI控制法的阶跃响应速度更快,超调幅值仅为PI控制法的26.98%。使用摇摆台引入的频率为2.5Hz的正弦扰动,系统稳态误差幅值仅为PI控制法的9.76%。在系统模型参数改变±15%范围内,自抗扰控制器仍具有良好的抗扰能力,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满足光电平台的性能要求,对提升平台抗扰能力有着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导引头稳定平台抗扰性,提出了一种导引头稳定平台的扰动补偿及改进滑模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扰动特点将扰动分为摩擦力矩和"剩余扰动"两部分,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辨识摩擦参数,并进行摩擦力矩补偿;采用扩张高增益观测器对"剩余扰动"进行估计,并给出了扩张高增益观测器的收敛条件。然后设计了改进滑模控制器作为稳定回路的控制器实现伺服控制,采用Lyapunov函数证明其稳定性。最后,搭建测试系统分别进行了稳定平台性能测试和导引头性能测试,用于验证跟踪和抗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跟踪1(°)/s的梯形波时,提出的控制器有效地补偿了摩擦,同时稳态精度提高了0.032 8(°)/s;给定三轴转台典型幅值和频率扰动下,采用提出的控制器时系统隔离度至少提高了0.57%。表明提出的控制器改善了系统抗扰性。  相似文献   
80.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esonance in the control of a robot arm, a resonance suppress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a single-joint humanoid robot arm based on the proportional-resonant(PR) controller. First, an arm joint model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influence of resonance frequenc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robot arm is analyzed.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drive motor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arm motion is recognized as the disturbance of the current loop. The PR controll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turbance rejection at a specific frequency. The output fluctuation of the driving system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arm motion state at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s suppressed. Therefore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will not be affect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arm at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Finally, the control system is verified by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humanoid robot arm based on the PR controller can suppress the resonance of the arm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yste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